业绩高增难掩研发薄弱隐忧智云健康099
年财报发布后,智云健康()股价在持续两个月的低迷后终于迎来回升,截至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已自最低价5.9港元上涨超60%。无论是市场反应,还是亏损大幅收窄的优秀业绩,似乎都在表明公司已然走出低谷。
智云健康成立于年,于年7月登陆港交所,上市市值近亿港元,有“慢病管理第一股”之称。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叠加“AI+医疗”的热门属性,智云健康却在上市后股价便一路下行,从30港元跌到10港元以下。
一年后,在ChatGPT重新带火AI热度的当下,如今的智云健康是否已经迎来了收获期?
营收大增70%,亏损大幅收窄
年财报是智云健康上市后公布的首份年度财报。从近年业绩来看,公司在年延续了此前快速增长的态势,亏损则有显著改善。财报显示,年该公司收入29.88亿元,同比增长70%;年度亏损16.9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3.33亿元,同比均大幅收窄。
据智通财经了解,营收的强劲增幅,主要得益于院内解决方案及药店解决方案的强劲增长。据计算,公司-年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78.66%。
按解决方案种类及收益来源划分,智云健康的收入分为院内解决方案、药店解决方案、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及其他。
年,其院内解决方案收入21.84亿元,同比增长71.6%,占总收入超六成,主要由于SaaS医院、医院数量增加以及与制药公司加强合作以提供数字营销服务的订阅解决方案的增加;
药店解决方案则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76%,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40%。
截至年年底,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理财6.7亿元,公司现金流充裕。
这样一份财报,表面看起来十分“美好”,不过若是细究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业务内容,仍然存在一些疑点。
独特ToB商业模式,医院是否“买账”?
与很多互联网医疗从C端切入、面向消费者提供药品网售、线上问诊等服务相比,智云健康的商业模式更加偏向B端。
具体而言,智云健康采取了“医院为先”的战略,要通过“触达、部署、商业化”模式(AIM模式),医院提供以SaaS和医疗物联网为核心的慢病解决方案,随后逐步拓展到院外场景,并通过医疗用品和服务变现(主要为慢病相关的医疗器械和耗材)。
据智通财经了解,在医院板块,医院提供针对慢性病诊疗的SaaS产品智云医汇,这是国内首款将院内慢病管理及治疗流程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截至年末,医院数量达到家,较年的家有显著增长。
在药店板块,公司为药店提供用于慢性病在线问诊、处方开具、库存管理等的SaaS产品智云问诊,并在此基础上为药店提供采购药品的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报告期内,智云问诊覆盖药店数量达到19.33万家。
而针对个人用户,智云健康为用户提供慢病管理平台医云健康,通过app、小程序以及
- 上一篇文章: 东华医为出席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医疗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