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胃息肉宫颈息肉hellip
身体各部位大大小小的息肉,要不要治,会不会癌变?
总有一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被报告显示的身体某个部位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虑。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肿瘤的前期征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不用过多在意。那么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该如何治疗呢?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案例:
李先生48岁,前不久因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医院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有一个7mm的息肉,医生建议可在内镜下切除。这让李先生很纠结,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不切会癌变吗?
解析: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cm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cm~2cm的息肉,癌变率为20%;2cm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医院做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此外,因为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胃息肉:切不切看病理
案例:
杜先生今年46岁,平时很中意饮食,也无烟酒嗜好,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了胃底腺瘤性息肉,这让杜先生整天忧心忡忡:胃息肉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
解析:
胃息肉也大概有两种类型,即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排列拥挤、增生旺盛的胃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首先要做活检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可以选择胃镜下治疗),以绝后患。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
炎症性息肉体积比较大的直径>2cm者,也建议切除。
由于胃息肉容易复发,切除后,要在3-6个月复查一次。
宫颈息肉:治疗不及时可影响怀孕
案例:
陈女士今年40岁,上个星期拿到了单位的体检报告单。报告显示有宫颈息肉,医生建议到门诊做进一步检查。这让她非常担心,宫颈息肉这个病需要怎么治疗呢?宫颈息肉会不会演变成宫颈癌呢?
解析: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与月经类似的出血症状。因宫颈息肉会产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会破坏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会形成黏液栓,阻碍部分精液进入子宫,影响受孕。如果在孕期发现宫颈息肉,息肉会慢慢长大出血,影响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应定期做妇科检查,一旦发现有宫颈息肉,应尽早治疗。
若息肉较小时,可先药物消炎。如果超过黄豆粒大小,可微创手术切除。
术后应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息肉性质。若病理检查有恶变,要进一步治疗。
若无恶变,因宫颈息肉易复发,术后也要定期复查。
本文首发:胃肠病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白癜风的身心健康- 上一篇文章: 原来子宫息肉是这样形成的,女人都应该看看
- 下一篇文章: 痛经的分类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