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上坊小学这所学校的教师暑
时间:2025/2/27来源:健康乐吃法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炎炎夏日,蝉鸣、树荫是生活的清凉,而学习是专业成长的序章。01:18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暑期学习研修,7月17日至21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上坊小学“和融发展班”举行了为期五天的“新教育”年会线上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书香校园”建设,由新教育研究院及实验学校等专家及校长开设了包含全科阅读、生命教育、课程研发等方面的近20场专题讲座。青年教师们借助会议软件,通过实时在线交流分享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畅谈收获与展望。活动中,校长李富春全程参与指导。教师们分别从课堂建构、课程研发、共读共写等方面展开详细的交流和探索。特级教师鲁明表示:青年教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停地分享与碰撞,提炼与反思,将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擦出思维的火花,这就是知识的“反刍”。他强调,“书香校园”的建设,作为“新教育”十大行动之首,需要每位教师为之思考与努力。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阅读素养、课程建设和家校沟通等能力。一、课堂建构(一)艺术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不是教育家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张楚楚老师作为我校优秀音乐教师,以所执教的音乐课例《花儿与少年》,讲述了自己对“新教育”理想课堂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探索。一节课的优势不仅在于孩子学到了知识,还有故事背后的人文情怀。教师通过民俗文化的展示,别具特色的板书设计,将视觉与听觉有机融合,老师的专长在课堂中彰显,孩子们的独特人格魅力在课堂里绽放。(二)数学课堂理想课堂的构建是教师需要努力完成的责任和义务。两位数学教师从不同的着力点进行展示,“和而不同”,在思维和行动上呈现多元化,努力构建独具个性的数学课堂。海玲老师分享了“建构数学理想课堂”的有效探索。海老师做了以下三种途径的尝试:首先是营造健康良性的师生关系,搭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三是完善教学技巧,让课堂闪耀着聪明的光芒,洋溢着成长的气息。李艳老师的课堂分享从孩子的思维出发,以趣味性的学习导向吸引学生,按照数学的规律从形象到抽象,从学生的认知出示再到数理知识,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教师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自我归纳,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二、课程研发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研发卓越课程”作为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一直是我校青年教师努力开创的一道风景线。(一)信息课程王媛媛老师作为我校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这一年多来,王老师根据我校抗击疫情的常态设计了一套校园防疫课程。这套课程以计算机的数据模拟为基础,旨在让孩子在编程的学习中获得了知识与勇气,及应对客观世界问题的严谨与责任。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二)游戏体育课程许坤老师是一名深受孩子喜爱的“大个子”体育老师。许老师根据低年段孩子的发展特点,研发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游戏课程。如“32种绳梯训练方法”,教师选择“绳梯”作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主要道具,通过“套圈”和“火炬接力”等小游戏,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意识。(三)经典诵读课程“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诗文诵读是我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方式。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何瑶瑶老师结合我校的“诗歌节”开展诵读活动,从《中国少年说》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孩子们在诗词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沧桑,感受到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四)生命教育课程刘璇老师是四(4)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走进他们的教室,就像走进了一片富有生命灵动的小花园,有趣的“生命角”和“绿植园”,奇妙的科学标本,孩子的“悄悄话信箱”,师生互致信件等,你会发现原来一间教室还可以如此地美妙。教室是一个生长中的部落和社会,怎样让一个人心涣散的班级拥有凝聚力,徐嘉宁老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独具创意的“榕树文化”,自主开发的阅读课程,共读共写的诗意生活,徐老师通过缔造“完美教室”来书写师生的成长传奇,努力让“每一片叶子”都随风起舞。三、共读共写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校青年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在师生群中开展共读课程,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向上的师生阅读氛围。(一)低年段的晨诵“晨诵,唤醒生命的黎明。”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每天清晨伴随着音乐踏进教室,和老师一起美美地朗诵着童诗童谣。他们的世界是如此地快乐简单。和好书相伴,与经典为伍。他们的背后,有一批积极地支持着教师工作的父母,有一群与快乐相伴的师生,这就是陈亚云老师的班级,一位阳光幸福的语文教师。(二)经典阅读课程夏慧娟老师,在自己的班级开展共读课程,在她的小小班集体中,有每周一次的“借阅日”,有每日“小小故事会”,有孩子们自排自演的课本剧,还有师生的共读活动。夏老师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案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课程。“要无限地相信阅读的力量”,不管是条件优劣还是品行端正与否,阅读总是能够让孩子有所改变。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的最佳时节,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孩子的深度学习,让孩子受益一生。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编导:查文婷摄像:赵泽旭)电视播出:江苏教育频道《魅力校园》
- 上一篇文章: 吃一粒睡眠糖即可轻松入睡医生提醒别让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