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是引起个体睡眠拖延的主要原因该如
睡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睡眠的重要性对于人类来说的意义重大。许多研究也证明,缺乏睡眠会导致的后果。
睡眠作为一种积极的资源,生理上,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疲劳,经历了睡眠剥夺后的个体出现认知操作能力下降、疲劳感上升的问题。
睡眠拖延会导致睡眠不足以及第二天的疲劳感的产生。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还会影响个体第二天的心理活力和日常表现。
心理上,睡眠还对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并带来愉悦的情绪。
当人们睡眠不足时,更有可能出现负面情绪,如愤怒、敌意、焦虑等,一旦睡眠恢复,他们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得到改善。
尽管睡眠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如此重要,但仍有不少人选择主动推迟自己的入睡时间,使得自己的睡眠总长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入睡时间的推迟。
研究表明,许多人在没有外部或生理原因的情况下比计划晚上床睡觉—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拖延症”。睡眠拖延会对人们的幸福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睡眠拖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睡眠拖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关于这类主题的文献研究也较少,目前为止,研究发现了特质自我调节、睡眠节律、手机依赖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自我调节
以往研究发现,睡眠拖延很可能是由于个人的自制力较弱而造成的自我调节失败的结果。Kroese等人的发现,个体的自我调节水平与个体的睡眠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
而自我调节水平与睡眠不足呈负相关,睡眠拖延在自我调节和睡眠不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自我调节水平低的个体更容易做出睡眠拖延行为,进而导致睡眠时间不足。
从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理论来讲,人们白天的时候消耗了许多的自我控制能力资源,到了晚上,人们自控能力下降,控制意志行为的能力较差。
不足以抵御外界的诱惑,导致推迟了自己的入睡时间。
睡眠节律
睡眠节律是个人生物钟决定的反映个人睡眠-觉醒时间的差异,代表着个人独特的睡眠-觉醒偏好。睡眠节律有两种类型:清晨型和深夜型。
以往研究表明,睡眠-觉醒节律和睡眠拖延之间存在相关。
Kühnel等人的研究指出,睡眠节律为晚间型的个体报告了更多的睡眠拖延,国外研究还发现,个体的睡眠节律与睡眠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
晚睡晚起的青少年比早睡早起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自己的入睡时间,相反,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进行睡眠拖延。
手机成瘾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加上各种短视频APP的流行,人们开始对手机产生了依赖性,从而引起人们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是睡前。
目前国内一些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和睡眠拖延密切相关。
大学生晚睡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现象,多数大学生因熬夜而导致睡眠不足,而他们因在睡前通过手机刷微博、玩游戏、聊天、看电视剧电影等,推迟了自己的入睡时间。
国外一项研究调查也发现,晚间网络休闲活动会通过睡眠拖延影响个体当晚的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从而影响第二天的日常表现和心理活力。
二、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对于压力知觉的研究主要
- 上一篇文章: 在外吃火锅时,6种荤菜尽量别点,服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